氧化钯用途?
1.芳香烃醛脱羰作用
2.吸氢制备添加剂
3.电子工业中低阻值范围的电阻
4.电位器等元件配料用原料和电子工业厚膜线路材料
5.催化剂
超细氧化钯可由氯化钯和硝酸钠反应制得。适合于作催化剂用的足够纯的PdO可以通过分解Pd(NO3)2制得。将50g NaNO3和含有2g Pd的PdCl2溶液混合后蒸干,继续加热(过程中会发生熔化),先维持在270~280℃,过一段时间再升温至350~370℃,直至不再放出氮氯化物。最后在575~600℃下短时间加热。熔融物用200mL水萃取,留下的是PdO固体。用1%NaNO3溶液洗涤,并在浓H2SO4上抽真空干燥。产物中约含1.5%H2O和2.5%碱金属盐。纯的氧化钯可将钯在O2中灼烧而得,但如此得到的PdO会失去催化活性。
用作还原剂、氧化剂电子工业中用于低阻值范围的电阻、厚膜线路材料及电位器元件。
塑料上镀银的正确方法?
1、除油。由于塑料制品表面常沾有指纹、油污等有机物,以及靠静电作用而附着的灰尘等无机物,这些污垢都应加以去除。常用于除油的碱性试剂有硅酸盐和磷酸盐两类,其中硅酸盐会在表面形成硅酸盐薄膜,对后续浸蚀处理有影响,所以通常使用磷酸盐除油剂。
2、预浸蚀。由于工程塑料及超工程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能好,一般难以被化学药品浸蚀,因此在浸蚀之前要进行预浸蚀,预浸蚀常使用有机溶剂,利用有机溶剂使塑料表面产生膨润,经过预浸蚀处理可提高浸蚀加工效果。
3、浸蚀。浸蚀是采用强氧化剂或强酸、强碱对塑料进行化学处理,使塑料表面有选择性的溶解,产生凹凸不平的固定点—,结果使电镀产生良好的外观并保证镀层附着性好。在强氧化剂的浸蚀作用下,填充剂溶解脱落而在塑料表面形成固定点,含有酯类结构的塑料在强酸、强碱浸蚀下会解离而形成活化的固定点。
4、中和。经浸蚀处理后,去除塑料表面残留的浸蚀剂,如用盐酸做浸蚀剂,需用氢氧化钠等碱中和,如用铬酸做浸蚀剂,表面上有残留的铬酸,会使后续的非电解电镀产生的镀层无法在塑料表面形成,导致镀层附着下降,外观不好,此时通常使用有还原性的盐酸或有机酸去除之。
5、表面清理。对工程塑料和超工程塑料需要这一步骤,目的为在后续的添加催化剂处理步骤中提高表面对催化剂的吸附性。
6、添加催化剂及活化处理。为使非电解电镀得到良好的效果,在塑料表面要吸附催化剂,具体作法为把塑料浸渍在含有氯化钯和二氯化锡的溶液(催化剂C)中浸渍。
7、非电解电镀。非电解电镀(又称化学电镀)是不依靠外界电流作用,而依靠化学试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物体表面沉积一层金属的方法,利用甲醛或还原性糖与银氨络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在塑料表面沉积一层银。
怎么快速制乙醛?
1.乙烯直接氧化法
乙烯和氧气通过含有氯化钯、氯化铜、盐酸及水的催化剂,一步直接氧化合成粗乙醛,然后经蒸馏得成品.
2.乙醇氧化法
乙醇蒸气在300-480℃下,以银、铜或银-铜合金的网或粒作催化剂,由空气氧化脱氢制得乙醛.
3.乙炔直接水合法
乙炔和水在汞催化剂或非汞催化剂作用下,直接水合得到乙醛.因有汞害问题,已逐渐为他法取代.
4.乙醇脱氢法
在添加钴、铬、锌或其他化合物的铜催化剂作用下,乙醇脱氢生产乙醛.
5.饱和烃类氧化法.
原料消耗定额:乙炔水合法每吨产品消耗99%乙炔610kg;乙醇氧化法消耗95%乙醇1200kg;乙烯氧化法(一步法)消耗99%乙烯710kg,氧气(99%)300立方米.市售工业品乙醛,乙烯法乙醛纯度为99.7%,乙醇法纯度为98%.[1]
工业制乙醛方程式:2CH3CH2OH+O2→ 2CH3CHO+2H2O(加热,催化剂Cu/Ag)
乙炔水化法:C2H2+H2O→CH3CHO(催化剂,加热)
乙烯氧化法:2CH2=CH2+O2→2CH3CHO(催化剂,加热,加压)
h2的检验方法及方程式?
中学阶段规定的H2检验方法:将气体装入试管中,将试管倒置,用大拇指塞住试管口,接着将拇指移开,将火焰移近试管口,如果听到爆鸣声说明气体中含较多H2。如果爆鸣声比较刺耳,说明H2不纯,如果是清脆的爆鸣声,说明H2纯度大。
工业检验H2:将气体通入氯化钯溶液,若产生黑色沉淀(Pb),则说明气体中有H2。其他方法:先验纯、然后点燃、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,火焰呈蓝色、烧杯壁上产生水珠,气体燃烧一会后迅速把烧杯正放、加入澄清石灰水、不变浑浊说明是氢气(证明产物只有水无CO2)或者利用其是密度 最小的气体的性质,装入气球来检验。
如何检验H??
中学阶段规定的H2检验方法:将气体装入试管中,将试管倒置,用大拇指塞住试管口,接着将拇指移开,将火焰移近试管口,如果听到爆鸣声说明气体中含较多H2。如果爆鸣声比较刺耳,说明H2不纯,如果是清脆的爆鸣声,说明H2纯度大。
工业检验H2:将气体通入氯化钯溶液,若产生黑色沉淀(Pb),则说明气体中有H2。其他方法:先验纯、然后点燃、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,火焰呈蓝色、烧杯壁上产生水珠,气体燃烧一会后迅速把烧杯正放、加入澄清石灰水、不变浑浊说明是氢气(证明产物只有水无CO2)或者利用其是密度 最小的气体的性质,装入气球来检验。
求几种简单采集指纹的方法?
指纹可以分为三类:
1. 明显纹:就是目视即可见的纹路。
如手沾油漆、血液、墨水等物品转印 而成,通常都是印在指纹卡上成为基本资料。
2. 成型纹:这是指在柔软物质,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、黏土上发现的指纹。
3. 潜伏指:纹这类指纹是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,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, 目视不易发现,是案发现场中最常见的指纹。
潜伏指纹往往是手指先接触到油脂、汗液或尘埃后,再接触到干净的表面而留下,虽然肉眼无法看到这些指纹,但是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,即能显现出这些潜伏的指纹。
4. 鉴识人员最常接触到的指纹是潜伏纹。如果指纹是留在金属、塑胶、玻璃、磁砖等非吸水性物品的表面,检验方法就比较容易。通常可以用粉末法,选择颜色对比大的粉末,撒在物品表面提取出完整的指纹;另一方法是磁粉法,以微细的铁粉颗粒,用磁铁作为刷子,来回刷扫,显现指纹。
5. 如果指纹留在纸张、卡片、皮革、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,必须经过化学处理 才能在化验室显形。
6. 常用的化学法有:
7. 碘熏法——即使用碘晶体加温产生蒸气,它与指纹残留物的油脂产生反应后,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,必须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。
8. 宁海得林(Ninhydrin)法——将试剂喷在检体上,与身体分泌物的氨基酸产生反应后,会呈现出紫色的指纹。
9. 硝酸银法——硝酸银溶液与潜伏指纹中的氨化钠产生反应后,在阳光下会产生黑色的指纹。
10. 萤光试剂法——萤光氨与邻苯二醛几乎马上与指纹残留物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作用,产生高萤光性指纹,此试剂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。

评论